州医院医师龙彪
医院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医院开放日”的方式,医院,体验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通过记者的感受和报道真正让公众医院,进一步增进医患之间的和谐,12月3日,医院举行首次媒体“开放日”,凯里医院儿科病区,体验了儿科医护人员一天的工作。
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总结
上午八点整,当医院儿科病区时,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已经开始早交班了,早交班是病房的一项重要工作,夜班医护人员把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特殊病人等病情做一个详细地汇报,接班医师和管床医师认真听取并做好记录,科室护士长交待一些注意事项以及新一天的工作要求。随后,由科室主任龙彪带队,对每个病房的病人情况进行检查,即将接班的相关医护人员在一旁做详细记录。
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总结
重症抢救监护室
雾化中心
关于黔东南医院儿科目前的现状,龙彪主任说,儿科现在分为一病区、二病区、新生儿病区、儿科门诊四个部分,医护人员严重不足,现有医师29人,护士74人,儿科医护人员总共人。而每天在儿科住院和临时前来就诊的就超过人,每个管床医师要分管十多张床位,负责病人的诊疗工作还包括查房、与患儿家长沟通病情,开医嘱、病例记录、入院出院记录等。
医护人员在交流总结
辛勤工作
龙彪主任告诉媒体记者,儿童与成年人不同,大多数患儿年龄小,还不能清晰表达身体的病痛,有时候会哭闹个不停,有的家长对孩子病情描述不准确,而且小孩病情变化又快,这就需要医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儿科所有医生护士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最需要的就是得到患儿家长的理解。特别是在输液时,因小孩血管小,会有一针扎不进去的情况,有些家长会谩骂甚至对医护人员拳脚相加。很多的医生护士都是为人父母,他们都能理解作为一名家长的心情,都希望孩子们能尽快康复,有时候过激的语言和行为也让医护人员很委屈,所以也希望患儿家长在就医时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配合。
精心护理婴儿幼儿
罗瑞是儿科的一名医生,在采访时他告诉记者,从早上上班开始,患儿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特别是流感等疾病高发期,每天要看诊上百个患儿,基本连去卫生间的时间都没有,吃饭也像打仗一样,必须在十几分钟之内完成。说到几天前的一件事,罗医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几天前有一位三个月大的重病患儿,医院转过来时间比较晚,病情有所延误,转入医院时,孩子已经奄奄一息,时间太短太急,很多急救措施还没有来得及实施,虽然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孩子还是安静地离开了人世。对此,主治医生罗瑞非常自责,当面对镜头时,罗医生当场落泪。
“其实,在抢救中,罗医生已经非常的尽力了。”采访时,一旁的护士插话说,当天值班的他,接到通知说来了急需抢救的患儿,他立马从值班室跑出来,结果还不小心一头撞到了病房的玻璃门上。
医护人员在交流总结
州医院医护人员
对于儿科患者的护理,尹雳护士长说,其实儿科护士的工作看似平凡简单,却也经历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工作中时常会因为穿刺没成功,被家属大声呵斥,很多护士只能偷偷掉眼泪,不过换个角度想想,宝宝们身体不适,做父母的自然焦虑心情不好,换位思考之后我们也会安慰自己,少些许委屈。
精心护理幼儿
精心护理幼儿
认真工作
在新生儿病区,记者们看到了刚刚出生就被送进保温箱的婴儿,“每隔三个小时,就给他们喂一次奶,还要随时不停地调整孩子的睡姿,以免影响他们的发育,每一次接触保温箱里面的患儿,医护人员都必须洗手消*,有的早产儿出生只有两斤多,需要更加细心的看护,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新生儿科护士长龚祥燕说,“新生儿不能和外界接触,医护人员除了工作,还是临时的奶爸奶妈了”。
医护人员与病人家属交流
医护人员在病房
一天的体验结束,四家媒体记者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感触。
黔东南信息港记者杨懿
真的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体验,短短几个小时的相处,让我知道了医生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份责任。那些琐碎的日常,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让我们媒体人一起来讲好平常身边事,让更多的老百姓对医护人员群体多些理解、配合与支持。
腾讯新闻记者田应龙
短短一天的体验,亲身感受了儿科医务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通过此次媒体开放日活动,架起了医患面对面沟通的渠道,让更医院,医院,了解医务人员,让大家对医护人员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共同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医疗环境,提高百姓就医体验。
黔东南联播记者潘忠涛
医者父母心,以慈善为怀,医德为镜,作为一名自媒体的记者,对于此次的活动受益匪浅,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有了新的全面的认识,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那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和伟大的奉献精神。
凯里快报记者杨光龙
通过交流与体验,我们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不易和辛苦,医者父母心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在此呼吁社会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关心,和谐的医患关系靠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