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做父母的已经把最好的给了孩子,穿最好的,吃最好的。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无微不至。而孩子为什么还老生病?
有句话叫“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幼科类萃》:小儿诸疾,皆由过于饱伤,以致不能克化,留而成积。简单说就是"小儿百病积食为先"。也就是积食造成宝宝经常生病。
小儿处于积食状态,较身体健康时,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可以是消化系统症状——腹泻、便秘、厌食;也可以是呼吸系统症状——发热、感冒、咳嗽;也可以是其它症状:夜啼、湿疹等。这就是为什么给孩子吃最好的,宠着孩子,无微不至,而孩子还老生病的原因。如何判断小儿是否积食?厌食:饭入口后久含不呑,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
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胀、大便硬结或腹泻。
免疫力低:经常反复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烦躁易哭:难以入睡或睡不安宁,动则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整体上看: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又厚又白,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生长不良,面*瘦弱,小便短*或清长,大便酸臭或溏薄。
孩子积食似乎是妈妈群里永不翻篇的问题。大家现在都知道,孩子积食如果没有尽快处理,孩子很快就会生病,时间长了体质就会变差。积食,简单理解就是吃多了不消化。导致孩子积食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食物吃的多了。2、脾胃功能弱了。如果控制了饮食,孩子积食没有改善,甚至长期给孩子素食,孩子还是动不动就舌苔白厚、大便不正常,那么,孩子的脾胃功能肯定就是很弱的,体质肯定也不会太好。这类孩子要解决积食,就要从脾胃入手。调理脾胃,家长问的最多的,就是有关“脾虚”和“脾胃不和”。什么是脾虚?脾虚,简单说就是脾的能力不足。
脾是“后天之本”,位于中焦,是人体最中心的部位。脾主管食物的消化、输送、吸收,主管气血的生化和运转流动。脾虚,就是脾负责的消化吸收、气血运化的能力下降,效率低,转不太动了。
▌脾虚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呢?
消化吸收不好、气血生化运转不足,孩子的脸色就会瘦瘦**,黯淡没有光泽;小宝宝很容易吃一点就腹胀,有奶瓣;大一些的孩子,也是动不动就积食。
脾虚严重的孩子,看起来没有别的孩子那么活泼,有的甚至看起来很累,不爱说话,懒得理人。容易生病是常有的事。一同去幼儿园,他就会比别的孩子更容易受传染。
长期积食又会进一步加重脾虚。
什么是脾胃不和?脾胃不和简单说就是脾和胃闹别扭不配合了,或者一个很强一个很弱不协调了。
中医认为,脾与胃是相表里的两个脏腑,他们挨在一起,关系密不可分。
脾和胃的关系:
◆胃喜湿恶燥。主受纳,主降浊。我们吃进东西后,胃就负责接受。经过胃的腐熟,进行初步消化,把完整的食物变成易于分解的小块,然后下行进入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浊者下移至大肠,然后变为大便排出体外。
◆脾喜燥恶湿。主运化,主升清。吃进来的食物经过胃的粗加工,要再通过脾来转化成为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再运输到全身各处。
消化吸收就是由脾胃协调升清降浊来进行的过程。而脾胃不和就是脾胃二脏不能正常发挥功能,不协调,不协作。
▌脾胃不和是一个大的概念.
脾胃不和只是一个总的说法,其中有多种病理变化,如胃强脾弱、肝脾不和、水土不服等。
1、孩子最常见的是“胃强脾弱”
孩子很爱吃怎么吃都吃不饱,但是能吃但瘦,一吃就积。这个很明显就是脾胃不和的表现。
2、通常大家会忽视的是:肝脾不和。
为什么脾胃不和与肝有关呢?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如果肝气不舒就容易“升不上去降不下来”,脾胃出现问题。3、常见的孩子腹胀、水土不服、呕吐等等,其实也是脾胃不和的一种。
如何健脾和调解脾胃不和?脾胃不和说到底还是脾虚的问题,脾虚需要长期的调理,从生活上入手。
▌脾虚需要长期调理,饮食是最重要的环节
日常孩子饮食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多餐、少喝冷饮、少吃寒凉。
可以多吃补脾益气、醒脾开胃的食物。比如:薏米、红枣、红豆、蜂蜜、粳米、扁豆、山药、小米、大枣、山药等。
▌不能机械的定时定量喂养,要合理控制孩子食量
无论脾虚还是有其它脾胃不和的表现,首先就是要减少脾胃的压力。家长做的最不好的,就是不知道究竟孩子有没有吃饱,经常自以为孩子吃的不够。判断孩子吃的够不够、好不好就只有一个最好的标准:孩子的消化情况!
▌不可以过度吃健胃消食的药物
比如天天喝山楂水,就是不好的。因为容易积食,所以家长会经常给孩子消食导滞,但是消导的食物长期吃是会伤阳气的,这点一定要注意。
▌重视健脾补虚
绝大多数情况就是因为脾虚,所以一定要健脾补虚,才能彻底改善反复积食的问题,才不会动不动就脾胃不和。
好酷娃?猕猴桃颗粒——纯水果提取、安全放心、无副作用、无药物残留、具有治疗、补益和提高免疫力的三重功效,服用方便,易吸收。是治疗0-14岁儿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的最新首选用药。
欢迎致电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