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推出的《人生第一次》纪录片中,诗歌让12岁的穆庆云终于找到和母亲沟通的情感密码。她将自己写的第一首诗歌读给母亲听,“白云是蓝天的孩子,路灯是黑夜的孩子,我是母亲的孩子”——虽与在外打工的母亲相隔千里,但因诗歌,母女俩的心第一次如此亲近……宇宙的诞生两千多年前,古人崇尚诗教。那个时代的人们相信:诗歌可以点亮理想、改良风气、滋润心灵。英国作家塞·约翰逊说:“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灯》姜二嫚七岁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太阳和眼睛》于梦凡三岁太阳晒我的眼睛把我的眼睛晒黑诗歌是带有灵性的语言,寥寥几句,却能震撼心灵。当诗歌注入孩子的天真时,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我们的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纯粹、直接,他们天真烂漫,他们眼中全是美好。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我们成人的眼光和想法无法触及的地方。或许,通过孩子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失去的童真。在每年高考的语文试卷上,很多作文题目都是这样要求的: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诗歌的灵魂是通过意象抒情,高考作文阅卷的时间基本四五分钟一篇,是来不及领会诗歌所抒发的内涵意境。诗歌不能改变孩子们高考的命运,对应试教育来说,诗歌似乎没有什么用,那孩子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写诗?一、寥寥几字,无限想象。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人类拥有最美、最珍贵的东西便是想象力。叙利亚有一位父亲,为了不让3岁的女儿听到震耳欲聋的炮声吓坏并产生心理阴影,于是每当听到炮击声就骗女儿说那是在放烟花鞭炮,于是女儿便开心的笑着,想象力变成了孩子遭受磨难的防护服。《我是不一样小画家》里面有个小女孩,是个画家,不带笔、墨、纸,就地取材,靠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在森林里,她用弯弯曲曲的木柴、滑溜溜的石子、绿葱葱的枝条就能勾勒出一头可爱的小猪。在海滩上,她用贝壳、沙丘、海藻就画出了一匹奔跑的“狮子”……研究表明,孩子1岁时,想象力和创造力高达96%。但在7岁上学后会迅速下降,到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剩下4%。所以,孩子的想象力需要我们的保护。教孩子写诗就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孩子想象力的方式。儿童诗歌,是基于现实场景的创作,高度凝练的语言,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陶行知说:“生活就是大课堂,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在孩子创作过程中,通过观察、探索,进一步激发孩子好奇心,从而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孩子的思维。二、节凑押韵,认识语言。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工具,语言教育更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对儿童来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人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学语言的区域,即布罗卡区(Broca`sarea)。布罗卡区在2-4岁时开始快速发育,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区会关闭,运用时就不再那么自如灵活了。所以,抓住孩子语言敏感期,对孩子进行语言锻炼尤为重要。儿童诗歌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儿童诗歌,押韵的节奏感充满了语言的魅力。孩子往往对诗歌充满着兴趣,就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会跟着读、唱。诗歌中口语化的语言,节奏明快,通俗易懂,符合孩子的用词习惯。同时,在揣摩诗句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更深入的琢磨词语的用法,正确把握用词,初步认识词句,训练语言思维,从而,培养和提高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三、情感充沛,感受世界。北京高校某实验小学发生了一起一年级家长打学生的案件:一家长冲进教室,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把一个男生从座位里拎到教室前面,狠狠扇了两耳光。起因是该男生对女生狂亲并有猥亵动作,女生家长多次通报男生家长和老师,并且当面告诫多次,但男生就是不改,吓得该女生不敢上学。老师反映该男生对他喜欢的人都是上去就紧紧抱着人家。其实,这个男生就是典型的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教会孩子理解和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才能拥有更精彩的人生。孩子可以借助诗歌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万事万物的感情。写诗的孩子在面对世界时,对情感的把握会更敏锐,对内心世界波动更敏感,更容易产生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从容表达自己的观念,从而在沟通上更顺畅。同时,写诗的过程就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善于表达,诗歌便能成为孩子们情感的宣泄口,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情感密码,共情能力,从而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在大漠中看到了一抹孤烟,这在善于发现美的诗人的眼里,就是“大漠孤烟直”,不仅是“一股烟”。那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让孩子享受到上述这些诗歌带来的益处和乐趣呢?其实,我认为,孩子写诗不用教——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遵从自己的内心,自由发展。当孩子在地上尽情玩耍,爬够了,他总会想着站起来,到那一天,再教会孩子怎么走路,也许是最好的时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机就是天机。一、不忘初心,永葆童真。广东佛山,严先生扮蜘蛛侠到幼儿园接儿女放学,现场还做蜘蛛侠姿势逗孩子,只为满足孩子的一个心愿。等孩子长大后,他终将会发现,他所梦想的那个神奇的世界,并不曾真实的存在过。但被父母呵护的童心,将永远留在记忆中,成为日后长大成人的力量。“童心就是初心,是与世界头一回相见的那种直觉和想象力”。让孩子写诗的初衷,不是让孩子成长为一名真正诗人,而是为了让孩子心中充满爱与希望。中国最小诗人朵朵,3岁开始创作诗歌,5岁出版第一本诗集。朵朵的父亲王长征说,朵朵的这些诗大多是上学或回家的路上或与爸爸妈妈玩耍时冒出来的。比如,那句“那没有书你让我读桌子吗”是她3岁时写的,准确地说是她说出来的。朵朵五岁写的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确实会丧失小时候天马行空的童真。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古灵精怪的话语,都是童年馈赠的礼物,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俯下身来,和孩子一起,把这些礼物收集起来,及时整理,及时记录。二、亲子陪伴,感受生活。当我们的孩子长到10岁、18岁,他们会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不会再整天缠着你,不会再需要你讲故事陪他入眠……最亲昵的时光,一旦错过,就再也不回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就是用心灵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陪伴。放学时间,扔掉手机,和孩子一起玩耍,认真倾听孩子诉说幼儿园或学校的新鲜事、新疑惑,和孩子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真心和孩子沟通,切身体会身边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晚餐时间,做一桌可口的饭菜。妈妈做的排骨,金黄的炸排骨,浇上酸甜的糖醋汁,孩子看到,脱口而出:眼睛很喜欢,嘴巴很欢喜——一首小诗,就这样信手拈来。晚饭后,拿出一本诗集,和孩子一起读起来,让孩子在好书中受到滋养。喜欢阅读的孩子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书本会给他强大的内心支持。有了愿意感受生活的心和文字的基础,孩子们出口成章只不过是时机问题。三、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易中天曾说过“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也许他们并不认为是在写诗,只不过童言无忌,但千万不要给他们也穿上皇帝的新衣。”孩子写诗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孩子的诗也不是父母用来炫耀的资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可能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会了写诗,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欢写诗,他可能喜欢安静的画画。所以,别强求,也别焦虑,加入孩子的创作,陪伴孩子快乐长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前全国抗击肺炎疫情正进入关键时期,孩子们都停学在家,趁着春暖花开,多些陪伴。春风暖暖的亲吻着脸庞,柳树冒出黄绿小嫩芽,鹅黄的迎春花像一个个的小喇叭……让孩子们爱上写诗,更加热爱生活!生活不止眼前的手机,还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