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酸排骨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人吃红薯,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医 [复制链接]

1#
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charu.com.cn/fengshang/sscl/20201215/647.html

糖尿病,属于“富贵病”。体内血糖居高不下,很容易影响血糖水平,更容易增加,对血管壁引发多种并发症。

01什么是高血糖?

如果空腹血糖水平达到6.1mmol/L以上,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了7.8mmol/L以上,都属于血糖超标,高血糖的问题,而如果血糖空腹超过7.0,或餐后2小时超过11.1,就属于可以确诊糖尿病的情况了。

高血糖情况一定要积极控制,把血糖降下来不是最终目标,控制血管的最终目标是尽量减少高血糖,对心血管以及肾脏和神经系统、皮肤等多个方面,健康不良影响才是最关键的。

红薯想必大家非常熟悉,是现在已经进入秋季,大街上烤红薯的摊贩越来越多。红薯中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素有长寿食品之称,是大家公认的“蔬菜”。

糖尿病人饮食要求很严格,含糖量高的食物都不宜过多摄入,红薯吃起来虽然非常甜,但是却容易导致血糖不平稳。

02红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

从血糖生成指数分析,红薯内的淀粉含量非常高。刚煮熟的热红薯血糖生成指数是76.7,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大于70,则为高GI食物。

此类食物,一旦进入肠道后,葡萄糖释放速度加快会促使餐后血糖不断升高,淀粉类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受温度影响较大,熟的红薯放凉后,血糖生成指数是54,属于中GI食物。

03糖尿病人能吃红薯吗?

克红薯所含热量是99大卡,脂肪含量为0.2克;克米饭热量是大卡脂肪含量是0.3克;克面条热量是大卡,脂肪含量约0.6克;克馒头的热量是大卡,脂肪含量是1.1克。

但从这方面分析,糖尿病人可以用红薯替代部分白米和白面。这样能够达到控制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对于辅助稳定血糖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红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这些物质无法被人体充分吸收和利用,却参与整个消化过程,延长食物,在胃部停留时间,增强饱腹感,延缓肠道对糖以及脂肪的吸收速度,达到平稳血糖效果。

不管是升糖指数还是热量以及消化吸收速度,红薯都低于白米白面,所以糖尿病人是可以吃红薯的,但是关于吃红薯的注意事项,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

04糖尿病人吃红薯的注意事项:

1、控制好食用量

红薯是一种主食,如果吃了红薯,那么就应该等量减少其他主食摄入,这样才能控制一天摄入的总热量,每天吃红薯的量不能超过克,否则很容易增加糖分,摄入超标,更容易引发身体病变。

2、合理搭配

红薯搭配其他纤维素丰富的蔬菜以及适量优质蛋白一同摄入,这样能够避免一次食用过多热红薯影响血糖,合理搭配饮食方案,比只吃单一食物,更有利于管理糖尿病饮食,对于强健体魄非常有帮助。

3、选对做法

糖尿病人吃红薯,选择蒸、煮等方式,不建议吃炸红薯,烤红薯,煎红薯等,否则很容易导致血糖不受控制,更容易增加并发症风险。

4、选对红薯

红皮红薯的升糖指数,高于白皮红薯,紫薯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红皮红薯,选对红薯对于辅助稳定血糖,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05医生提醒:这4类食物,趁早撤离饭桌,爱吃的人血糖难降!

1、甜食或含糖饮料

甜品或含糖高的饮料长期摄入,很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这些饮食和饮料中,含糖量非常高,如果长期摄入,会引起体内糖代谢异常,最终导致糖尿病发生,严重影响健康。

2、太软烂的粥

熬粥,煮得越久越软烂,淀粉就很容易转化成糊精进一步会分解成葡萄糖,而且熬制时间比较久的食物进入胃部后,消化时间比较短,血糖生成指数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经常喝太软烂的粥,喝完后就容易血糖飙升。

3、油炸或油大的食物

油炸食物在制造过程中,会加入优质摄入后,不仅会使血糖增加,还会引发体内饱和脂肪酸堆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还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反过来损害胰岛功能,建议大家控制高油脂食物摄入。

4、糖醋食物

糖醋食物有糖醋鱼、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等。糖有提鲜、增味、上色等效果,可是有的饭馆为了提高菜肴口感和卖相,烹制时可能会参加许多糖,有的乃至比甜饮料中都多。经常摄入这类食物,更容易引发血糖飙升,增加并发症风险。

06想要稳定血糖,应做好以下几件事:

1,生活调理干预是基础

想要控制高血糖,生活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控制高血糖一方面要控制能量过剩,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身体血糖利用能力,饮食调理和坚持运动,两个方面都至关重要。

饮食上结合自身情况,控制好总热量摄入以及营养均衡摄入,更有助于强健体魄,坚持适当锻炼,能够达到消耗脂肪作用,辅助稳定血糖,预防并发症。

2,合理规范用药,做好血糖监测

在用药方面不同情况,糖尿病患者药物选择上,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高血糖问题千万不要自行选择药物服用,要结合自身生理调节情况,结合自身血糖控制情况,结合自身胰岛细胞功能情况等

综合评估后给出合理的用药方案,因此,请医生来确定用药方案,并定期做好血糖监测,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才是真正负责的科学的正确态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